同样是新疆美女,两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 热点资讯
- 2025-10-19
- 112热度
起点高低反转,选对角色比颜值更重要
2012 年,还在读北电的娜扎就被唐人影视选中,出演《轩辕剑之天之痕》里的小雪 —— 这个仙气飘飘的角色让她凭 “最美艺考生” 名号一夜爆红,起点直接是女主级资源。而那时的热巴,还在《风中奇缘》里演戏份寥寥的骊姬,镜头少得几乎让人记不住脸。真正的转折出现在 2015 年。热巴接下《克拉恋人》里的高雯,一个外表高冷、内心逗比的女明星角色。她在剧中 “放飞自我”,精分演技配上爆笑神态,把女二号演成了全剧亮点,一夜涨粉 500 万,那句 “我是高雯,I'm fine” 至今仍是名场面。观众说:“热巴把高雯演活了,让人又爱又心疼”。

而娜扎在《轩辕剑》后,却陷入了 “美貌陷阱”。《择天记》里的徐有容、《风起霓裳》里的库狄琉璃,角色全是 “美强惨” 套路,表演被批 “眼神空洞”“表情僵硬”。豆瓣高赞评论戳中要害:“娜扎的美貌无可挑剔,但她的表演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十年过去,热巴有了 “高雯”“白凤九”“乔晶晶” 等多个代表性角色,娜扎最被记住的,还是十年前的小雪。娱乐圈从不缺美女,缺的是能让观众记住的 “角色灵魂”。热巴用一个反差角色撕开缺口,而娜扎却困在 “花瓶” 标签里没能突围。
观众缘差的是 “真实感”
如果说角色是敲门砖,那公众形象就是续航力,这恰恰是两人差距拉大的关键。娜扎的路人缘,栽在了 “人设与现实的割裂” 上。早年她在采访中自称 “从未谈过恋爱”,转头就被网友扒出与前男友的亲密合照;前脚在节目中立下 “不拍吻戏、不穿比基尼” 的规矩,后脚性感写真就全网流传。资深娱评人一针见血:“观众可以接受明星有人设,但不能接受人设与事实相差太远”。

更让她失分的是应对争议的方式。2017 年在《偶像来了》里,她谈及网络暴力泣不成声:“我做什么都是错的,连呼吸都是错的”。可观众非但没共情,反而觉得 “美人卖惨”—— 心理学里的 “美丽惩罚” 效应在此显现:过于出众的外貌会削弱他人对其困境的认同感。热巴的聪明之处,在于从不刻意营造 “完美人设”。在《奔跑吧》里,她会为了赢游戏拼到头发凌乱,会大方承认 “爱吃肉”,甚至自曝 “素颜很丑”;《花儿与少年》中,她主动帮同伴搬行李、察觉队友情绪递纸巾,毫无偶像包袱。粉丝说:“喜欢热巴,就是因为她从不假装完美”。这种 “神性美貌 + 邻家女孩” 的反差萌,恰恰击中了观众对 “真实” 的渴求。迪丽热巴采取了"流量剧攒热度,正剧攒口碑"的双线策略。她凭借《你是我的荣耀》等剧维持高热度的同时,也通过《公诉》到《利剑玫瑰》这样的正剧,成功转型,获得了主流认可。
反观古力娜扎,她似乎长期停留在古装偶像剧的"舒适区"。尽管在2017年尝试通过电影《缝纫机乐队》转型,但票房不佳后,她又回到了仙侠、古装剧的老路。角色类型的固化,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对待"美貌"的态度不同
在娱乐圈,"美貌"是双刃剑。热巴给人一种"美而不自知"的亲和力,通过多样化的角色和真实的综艺表现削弱了距离感。娜扎则被不少人认为"偶像包袱较重"。她非常注重外在形象,甚至在综艺中也时刻保持精致,但这有时被解读为"花瓶"行为或低情商。在影视作品中,过于在乎形象也可能限制了为角色付出的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