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长县官方回应”赵露思助农证书造假”:企业证书真实有效,个人从未获颁

8月13日晚,陕西延长县农业农村局的一则回应,让闹得沸沸扬扬的“赵露思助农证书造假”事件来了个戏剧性大反转。该局明确表示,确实向“延安小小的果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颁发了“助农大使”称号证书,发证时间为2025年6月,且公章经县委宣传部核实合法有效。不过,他们也着重强调,证书是颁给企业的,从未向任何个人,包括赵露思颁发过。

此前,钱江视频报道称延长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回应“赵露思助农证书造假”,表示“从来不发这样的证书”“公章是假的”,这一消息瞬间引发了轩然大波。然而,13日晚该局紧急澄清,之前的答复只是针对“个人证书”的询问,对企业证书的真实性是予以肯定的。经最新核查,该县确实向涉事企业颁发过“助农大使”证书,而且不止一家企业获此殊荣。

原来,这场乌龙源于媒体与地方部门沟通时出现了误差。当记者询问“赵露思是否获颁助农证书”时,工作人员回答“没有”,却没有明确区分“个人”与“企业”证书,导致报道出现了偏差。8月14日凌晨,钱江视频更新了报道,并补充了官方的最新核实结果。

尽管证书的真实性得到了确认,但争议并没有就此平息。延安市市场监管局已对涉事企业展开调查,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具备合法助农权限、高价产品利润分配是否惠农以及与赵露思团队是否存在未披露的利益关联这三大问题。公开资料显示,赵露思曾多次为该品牌站台,并以自己的名义宣传“助农行动”,但消费者质疑:“一瓶果汁近40元,农民能分到多少?”对此,企业尚未公开具体助农资金流向。

近年来,明星参与助农活动屡见不鲜,但类似的争议也频繁发生。有网友认为,只要企业证书真实,赵露思团队就没有造假嫌疑,“明星带货本质是商业行为,没必要进行道德绑架”;但也有声音指出,如果助农仅仅停留在营销层面,甚至成为抬高价格的噱头,那就背离了助农的初衷。

“助农大使”证书的颁发标准包含企业带动农户增收的实际效果,但并未透露涉事企业的具体助农数据。此次风波暴露出地方助农认证体系存在透明度不足的问题。如何避免公益标签被滥用,或许比“证书真假”更值得我们关注。

这次赵露思的案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明星带货助农产品,到底是真心帮扶,还是单纯蹭热度?如果企业确实具备助农资质,明星只是帮忙推广,那明星算不算“背锅”?而官方在称号颁发和信息公开方面,是否也应该更加透明,避免误伤无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