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生死局”:成龙力挽狂澜,部分港星却拖后腿
- 影视资讯
- 16小时前
- 7热度
近期内地上映的三部港片,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局”。一边是成龙凭借《捕风追影》强势冲破10亿票房大关,重新点燃了观众对港片的期待;另一边,张家辉、郭富城的新片却票房惨淡,把港片的脸面狠狠踩在脚下,用“惨不忍睹”来形容都毫不为过。
先说说成龙的《捕风追影》,8月8日上映,至今23天就斩获10亿票房。这可不是运气好,而是成龙大哥实打实“用命拼”出来的。年过六旬的他,没有依赖特效替身,也没有躺在“成龙老IP”的功劳簿上吃老本,而是带着梁家辉在镜头前真打真摔,动作戏干净利落,让年轻演员都自愧不如。豆瓣8.2分的高分,也绝不是靠水军刷出来的,而是观众认可他的这份敬业,知道内地观众想看什么。这10亿票房,是港片在内地市场沉寂多年后的一剂强心针,是成龙用汗水把快关上的门又踹开了一条缝。
然而,这条好不容易踹开的缝,很快就被张家辉的《赎梦》堵得严严实实。这部电影8月15日上映,14天仅收获530万票房,日均几十万,这点钱别说覆盖制作成本,连影院的电费房租都付不起。更讽刺的是,这部恐怖片从立项起就透着一股“自寻死路”的愚蠢劲儿。近几年内地恐怖片市场什么情况?去年最高票房才1亿出头,大部分都是“上映即下架”的炮灰,连新人导演都知道要避开这个雷区,张家辉却自信满满地自导自演,连市场调研都不做,这不是自负到愚蠢是什么?把制片方的钱当废纸扔,把观众对港片的信任当空气踩。
郭富城的《无名指》更是丢人,票房连100万都不到,比小成本网大上线三天的分成都少,只能算是“悄无声息地死了”。郭富城作为港片老牌影帝,难道不知道现在内地观众不吃“故弄玄虚的文艺片”那一套吗?还是觉得只要挂个港片名头,就有人愿意买单?这种既不研究市场,又不打磨剧本的敷衍态度,本质上就是“圈钱失败反丢脸”。
有人说“港片不行了”,其实真正不行的是部分港片人。成龙的成功,靠的不是“港片情怀”绑架观众,而是放下身段研究内地市场,知道观众想看扎实的动作戏,就亲自上阵;知道观众烦“强行煽情”,就把故事讲得干脆利落。而张家辉、郭富城们呢?要么抱着“我拍什么观众就该看什么”的傲慢,要么拿着“十几年前的港片套路”硬套现在的市场,输了还怪“观众不懂欣赏”,简直可笑至极。
如今的港片市场,早已不是“靠脸吃饭”的年代。成龙用10亿票房证明,只要作品够硬,观众就愿意买单;而《赎梦》《无名指》用几百万的票房证明,再大的牌,再厚的情怀,只要作品烂、市场判断瞎,就只能被观众钉在“扑街榜”上。港片的门,是成龙用血汗撬开的,但能不能守住,就看某些人能不能放下“大佬架子”,别再拿“烂片”糊弄人,要么像成龙一样拼尽全力做精品,要么就别来内地市场丢人现眼,省得把港片最后的口碑都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