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和他的朋友们2》何广智总冠军
- 明星动态
- 5天前
- 19热度
《脱口秀和他的朋友们2》终于赛到总决赛啦,何广智拿下这一季总冠军,这结果一出来,可真是让人意犹未尽。虽说胜负已分,但这节目后劲大着呢,留下的可不只是场上那几个让人笑到拍大腿的爆梗,更是一种久违的踏实感。难得有一档脱口秀节目,能花一整季的心思,把这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从“流量喧闹”的漩涡里拉回到“生活本身”。
总决赛那可是把“回归生活”做到了极致。不管是镜头呈现得有多细腻,赛场上选手对抗得有多激烈,还是选手们那些带着生活热乎气儿的段子,都在明明白白地告诉咱,《脱友2》是在认认真真传递“真实的力量”。它用实力证明,好的脱口秀,那都是从生活里长出来的。
就说这舞台设计,一点儿都不花里胡哨。没有那些夸张得能闪瞎眼的舞台特效,就是干干净净、简简单单的“减法”设计。深色背景板配黑色地板,再加点暖光点缀,嘿,居然呈现出一种“朴素的高级”。这设计妙就妙在,把焦点全放在选手身上了,还给他们营造出一种暖乎乎的星光感。道具也用得特别克制,可就是这种“朴素”,让台上选手和台下观众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大家更能把注意力放在演员的表演和状态上。在这样的舞台上,选手们抛出的段子一个比一个精彩,对生活的思考也特别深刻,让人觉得脱口秀就是一种没距离的生活艺术,就像鲁豫说的,“好的脱口秀是生活的预告片”。
镜头细节也特别有生活感的温暖。别的节目可能一有高光梗点,镜头就立马切到现场观众大笑的特写,可《脱友2》不这么干。它会留出一点空白,再慢慢转向现场。就像何广智讲自己吃蟹黄面过敏,吃蟹肉棒却没事儿,说完稍微停顿一下,镜头才依次转向嘉宾和其他选手。这个反应时间,既接住了他不太适应上海洋气生活的感觉,又轻微讽刺了部分人刻意精致的样子,让笑点理解得更深,还能引起大家通俗理解的共鸣。跟那些靠音效刻意营造笑点的节目比起来,《脱友2》的制作明显更懂“节奏”。在这儿,笑不是综艺的目的,而是选手和观众产生共鸣的自然反应。
赛制设计也特别巧妙。先是每个选手上场前有个奖杯预演,比赛结果最后才公布,既制造了悬念,又充满了紧张的冲突感,打造出一种沉浸式的舞台体验。它把每个内容的好坏、节奏的快慢、共鸣感的强弱都做了阶梯化呈现。看似是强竞争和对抗式的设计,其实是让选手们都毫无保留地拿出看家本领,把自己的生活撕开一道口子,把真实感受和体会都填进去,让生活的细节开出花来。就像锐锐说的,“好好讲完,信念感就强一点”,他作为新人能一路杀进决赛,获得超出预期的掌声,靠的就是这份真实。
当然啦,总决赛能这么精彩,还得靠选手们的优秀表现。他们的内容既有笑点,又特别接地气,接地气里还带着点生活的疼,疼里又藏着真实。呼兰调侃自己“偷懒式”学习,在刷短视频和看书之间反思进化论;何广智突破自我,讲起自己“违和”的上海故事;李文回忆学校里的趣事和室友生活,再对比现在的“牛马经历”;王小利带着自己肆意的生活态度,开“凉面店”不成功也是一场自由的经历。每个人都带着对生活的自嘲,笑着讲出来的时候,就是对生活的一种释怀。
这种与生活真实的迎合,就是《脱友2》区别于其他脱口秀节目的独特之处。它没一味追求让观众大笑,而是希望笑过之后,大家能想起点什么,能给生活留下点什么。也正因为这样,这季节目才实现了口碑与热度的双赢。好的脱口秀不是一场闹哄哄的表演,而是一场真实的对话。选手们表达着自己的生活,观众们找到了真实的共鸣,那些笑点和梗点,不过是这场真实对话里的符号,是朴实的点缀。
《脱友2》给脱口秀行业提供了一个标准答案,也告诉演员们以后该怎么走。不用费尽心思往天上够,轻松自然地往生活里走,为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经历买单。观众们自然会在笑完之后,还能有点回味,有点思考。就像广智拿到冠军后还是那么谦逊,《脱友2》又何止是一档综艺呢,它不过是一场拿出真心的真诚握手和对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