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全球热映引日媒不安,历史真相照出日本舆论裂痕

日媒news - postseven报道,电影《南京照相馆》虽未在日本上映,但已在澳大利亚、北美等地登陆,这一情况让日媒罕见地将镜头聚焦于这部中国抗日题材电影,言语间满是不安。

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影片,正以磅礴之势在全球掀起热潮。截至8月19日,国内票房突破26亿,创下历史题材片票房新纪录;在北美,首周票房达380万美元,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国影院内座无虚席,热映盛况空前。观影现场,“静默鼓掌”“合唱国歌”的动人画面不断涌现,国内多省市更是将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然而,在日本舆论场,这部引发国际强烈反响的电影却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待遇”。少数日媒虽有所报道,但评论区瞬间被质疑声淹没。日本网民不仅公然宣称“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还将电影污蔑为“中国官方支持的反日宣传”。即便报道中引用了“不仅是中国人,日本人也都是法西斯主义的受害者,应铭记历史、珍惜和平”这样理性的声音,也被右翼言论的巨浪无情吞噬。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日媒一边忧心忡忡地担忧“国际形象受损”,一边又提及电影《731》引发在华日本人的忧虑。一名在华日本人表示担忧极端分子会做出可怕之事,自己无法时刻保护家人。这种矛盾心态瞬间点燃了中国网友的怒火,网友们纷纷斥责:“你们失去的只是生命,我们失去的可是国际形象啊,不是说过去日本做过的事和现在的日本没关系吗,你不安什么”“有胆子做出丧心病狂之事,却无胆量承受因果报应”。还有网友犀利指出:“有没有可能,日本这种态度,才是导致极端仇日现象的原因?”

事实上,日本舆论对历史问题的回避与扭曲由来已久。他们长期用淡化敏感的“南京事件”来替代“南京大屠杀”,对右翼散播的谣言照单全收,对国际社会公认的历史事实视而不见。这种集体性的历史认知鸿沟,已然成为中日之间难以解开的心结。

《南京照相馆》的热映,恰似一面明亮的镜子。它清晰地映照出中国人铭记历史的集体情感,那是对先辈的缅怀,对和平的珍视,对奋起的决心。同时,它也无情地反射出日本社会至今未能真正面对过去的残酷现实。当中国观众用“静默鼓掌”表达哀思与奋起时,日本网民却仍在为“是否存在屠杀”争论不休。这条跨越八十多年的认知裂缝,不仅横亘在中日两国之间,更是对日本国际形象最深刻的损伤。唯有日本正视历史,才能跨越这道鸿沟,修复受损的国际形象,实现真正的和解与进步。